2016新能源車行業十大熱點事件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2-23
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熱點事件新鮮出爐啦!根據網友的投票,我們評選出了騙補風波塵埃落定,補貼方案將調整,積分制vs碳配額,三元鋰電池“暫停令”,四輪低速電動乘用車技術獲國家立項等“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熱點事件”。
一、騙補風波塵埃落定
1月21日,四部委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4月,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查升級為“國家行動”,核查行動由國務院牽頭。
9月8日,籠罩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長達半年之久的謎團揭開真相。財政部為了嚴肅財經紀律,為了回應社會關切,對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這五家涉事企業進行公開通報,希望能起到警醒、整飭行業風氣的作用。
二、補貼方案將調整
自2016年初騙補風波爆發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要調整的聲音就不絕于耳,有關補貼的草案也一直在一版接一版的更新,而每一次補貼草案的曝光,都會引起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近日,又有一版補貼標準草案流傳出來,相比之前的幾版政策,這份政策更加詳實、全面。這版政策的調整思路是增加乘用車技術門檻要求、客車全面調整、專用車明確技術要求、燃料電池汽車細化補貼要求。具體實施時間為2017年1月1日。無論這份草案是否為最終的補貼方案,我們都能預知最終定稿的補貼方案將會非常詳實、嚴謹。
三、積分制vs碳配額 汽車新政引爭議
8月11日,發改委發布《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9月21日,工信部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新能源汽車積分是通過給車企設定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的強制要求,來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補貼退坡后能夠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的長期目標。碳配額方案是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待不同的汽車產品和技術路線,其目標應是降低汽車及相關產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訴求不同。
相比之下,燃料消耗積分主要強調節能,碳配額重點強調減排,盡管側重點不同,但目的都是促進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力度。盡管如此,但眼下兩套管理辦法的計算標準、處理辦法并不相同,如果實施起來,企業將面臨雙重壓力。
四、三元鋰電池“暫停令”
1月24日,在2016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動力電池的發展與突破”主題峰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出于對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的考慮,工信部將組織開展對三元鋰電池的風險評估,在評估完成前,目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雖然只是“暫?!?,但這一決定毫無疑問給國內三元鋰電池行業踩住了“剎車”,從而引發了中國電池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巨大的爭議。
鋰電池之爭由來已久,三元鋰電池存在爭議的一點是材質的穩定性不如磷酸鐵鋰電池。因此,關于三元鋰電池自燃風險更高的擔心一直存在。此次工信部暫停了對三元鋰電池的補貼,除了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有可能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存在的“騙補”行為。
五、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啟用
為更好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更好區分辨識新能源汽車,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政策,公安部將試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自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無錫、濟南、深圳5個城市將率先試點啟用新能源汽車號牌。新能源汽車號牌分為小型新能源汽車號牌和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新能源汽車號牌的外廓尺寸為480mm×140mm,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車號牌為漸變綠色,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為黃綠雙拼色。
六、四輪低速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獲國家立項
2016年4月,《四輪低速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立項計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綜合各方意見、充分討論、溝通協調后,國家標準委于2016年10月正式立項并下達《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制定計劃(項目編號20161682-T-339)。該標準的制定發布將對低速電動車產品提出明確技術要求,有助于推動低速電動車的規范化管理。
11月18日,《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標準工作組籌建及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確定了該標準制定的三個基本原則:一是滿足四輪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的需要;二是保證四輪低速電動車產品安全性不降低;三是體現四輪低速電動車特有的技術特性。
七、動力電池目錄重新修訂
目前工信部共發布四批動力電池準入企業名單,一共57家,其中56家單體企業,1家系統企業。外資動力電池企業至今還未能獲得準入。11月22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比2015年版主要有八大變化,其中涉及企業產能方面的要求大幅提高,如此一來,多數電池企業會被拒之門外,而且會導致車企更換電池供應商。早在4月29日,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補充通知后,前三批準入企業已根據通知做了補充檢測,現今看來還得重新檢測。
八、五家企業獲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2015年7月10日,《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意味著電動乘用車生產準入大門開啟,這份難得的生產資質成為眾多造車企業競相爭奪的香餑餑。2016年3月16日,國家發改委按照規定核準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的項目。北汽新能源成為第一個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截至目前,共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和江蘇敏安5家企業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九、前三批推廣目錄重申
從2016年1月起,工信部開始發布新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目前已公布了3批名單,共1022款新能源車型入選。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機中心把2016年發布的1-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全部重審,第4批的車型也退回重審。電池廠家沒有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都不予以通過。12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共有678款車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車63款,其中混合動力乘用車14款,純電動乘用車48款,燃料電池乘用車1款。新能源客車371款,包括純電動客車293款,混合動力客車78款。純電動專用車共244款。
十、特斯拉命案引發無人駕駛路線之爭
2016年5月,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一起命案,受到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這不僅引發了人們對無人駕駛安全性的高度關注,也令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主流車企與以谷歌為代表的IT巨頭在無人駕駛技術路徑方面的爭論再次掀起高潮。
無人駕駛技術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包括輔助駕駛階段、半自動駕駛階段、高度自動駕駛階段和完全無人駕駛階段。IT巨頭追求的是無人駕駛一步到位,以充分發揮其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高精度地圖方面的優勢;而特斯拉則代表了主流車企的思路,以漸進化的技術路徑盡快實現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在不同技術路線的指導下,谷歌、百度等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還處于測試過程中;而特斯拉研發的半自動駕駛汽車則已經實現商業化。